“五年前,大家依赖这片草原保持简单生活;五年后,这片草原为大家‘圈金’。”春天过半,呼伦贝尔草原的冰雪最初融化,鄂温克族自治旗的牧民索德·娜玛苏便开始张罗旅游季的必需品。
呼伦贝尔草原坐落于中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,是世界著名的四大草原之一。鄂温克族自治旗是呼伦贝尔贫困旗(县),当地以鄂温克族为主体,由汉族、蒙古族、达斡尔族等25个民族组成,总人口14.5万人。
“2013年前,我家有200多头牛、1000多只羊,完全靠畜牧业支撑家的经济收入。”索德·娜玛苏告诉记者,2013年,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,“开始搞旅游,并带动嘎查牧民一同进步牧户游。”
“从最初的7个柳条包(传统蒙古包),到目前的1个大蒙古包、9个小蒙古包,还有当地旅游部门精确扶贫的150平米演艺大厅和80平米的厨房,夏季旅游旺季的时候,一天最多能接待三四百名游客呢。”索德·娜玛苏笑道。
斯仁琪木格是鄂温克旗的贫困牧户,她告诉记者:“通过进步牧户游,我从畜牧业每年收入两三万元(人民币,下同),进步到了现在每年收入20多万元。”
斯仁琪木格说,以前,游客来草原苦于没地儿吃、没地方住,更要紧的是不会玩。“现在,在政府的支持下,大家为游客搭建蒙古包,解决了吃住问题,游客和大家一块生活,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,携带他们挤奶、放羊、做奶制品等。”
据鄂温克族自治旗政府统计数据显示,2017年,当地减贫666户、1547人,贫困发生率由11.5%降低到1.47%。截至现在,当地牧户家庭游进步到89户。
2017年,接待中外游客5800余人次。
鄂温克族自治旗旅游局表示,2018年将建设栈道,购买蒙古包和户外运动用具等,建设以漂流为主的牧户游和自驾旅游驿站,在进步当下“潮”旅游的过程中,继续为草原牧民“圈金”“圈粉”。
北疆草原成摇钱树,帮牧民圈粉又圈钱